首页 新闻 娱乐八卦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偏爱独处?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趋势与深意?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偏爱独处?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趋势与深意?

第1张图片

第1张图片

1/3
第2张图片

第2张图片

2/3
第3张图片

第3张图片

3/3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岛屿。

特别是当你被过多的信息和人群包围时,这些外界因素消耗了你大量的精力、心力与脑力。

结束一天忙碌后,你渴望将所有休息时间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例如: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甚至懒得谈恋爱;

周末要么宅在家里点外卖、看书或看剧、睡觉;

要么选择去人迹罕至的山上或河边。

只要安静,只要没人打扰,只要能减少与他人的联系,就是极大的安慰。

关于独处,有一个常见的误解:

认为喜欢独处的人都是内向的、孤独的、不擅长社交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刻板印象。

独处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内向,也不能说他缺乏社交能力;

有些人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但他们需要通过独处来补充能量。

即使是外向型的人,也会有能量耗尽的时候,而独处则是最好的恢复方式。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独处呢?

-01

“离群索居”可以极大地缓解情绪压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生活在城市中的压力日益增加。

即便身处城市的地标建筑、最高写字楼或最豪华办公室内,你也无法忍受孤独;

周围充斥着大量人群,每天接触复杂的信息并处理各种问题让你感到疲惫不堪。

长时间如此,整个人会变得非常疲惫压抑,状态也越来越差。

此时,如果你外出登山观景亲近自然,则会感觉仿佛获得了新生。

这就是独处的魅力所在。

骑行、爬山、攀登、跑步等不需要太多人陪伴的活动更能减轻压力。

即使不需要社交,在这个年代也可以完全做到自给自足。

饿了可以叫外卖,不想打扫卫生可以在线请人帮忙,无聊时可以选择线上朋友聊天、社交或玩游戏等。

人们不必融入群体也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02

独处能帮助人们更加专注。

你有没有发现,在嘈杂环境中很难静下心来看书?你的脑力、心力以及注意力都被周围的人事物分散了。

但当你排除杂念强迫自己读完第一页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平静下来了。

或许只需要5分钟或者10分钟的时间。最难的是开始那一页,找到控制专注力的“开关”。

大脑处于专注模式下是没有杂念的状态,眼里只有手头的任务、想要见到的人或是享受的乐趣。

也就是说不要走神、不要胡思乱想、不焦虑也没有情绪化。

有的只是平和与专注,一抬头才发现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

这一切往往能够在独处中得到满足。

我们常说的“冥想状态”,其实就是保持专注适应独处的过程。放空思想,没有任何杂念地维持这种状态是一种训练思维拥有专注力的方法。

研究表明,对独处满意度较高的人通常具备更强的专注力。所谓自律,实际上就是对专注力的良好控制。收放自如张弛有度,自己也是一个完整宇宙。

-03

独处能让人们拥抱真实自我。

几乎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随着时间推移,你可能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己哪个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伪装起来的形象。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刻意练习——将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用另一个经过训练修饰后的形象代替真实的自我;这个形象就是你在社交场合下的人设。

配合对方提供价值、维护关系针对不同的人展现不同面貌。所有这些行为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更高的评价或是某些利益。

然而长此以往,你会变得越来越虚伪麻木。感情、心力及情绪价值这些东西都可以被视为你的“能量”。就像一口干涸已久的泉水,如果不偶尔下一场雨滋润它,那么这口泉眼终将枯竭。

能量是有限的,而独处正好可以为你补充大量能量。对于某些人来说,享受独处意味着与自我和解,寻找真实自我的过程。没有束缚、没有伪装也没有表演,只有纯粹的能量滋养。

当然,独处并不意味着不合群而是懂得适时调整;当需要独处时能够摒弃一切杂念回归正常生活秩序时也能轻松与人建立联系。

一个人顶级的能力其实就在于如何恰当地进行独处。因为在独处之下你才能探索内心深处那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宿敌:吴豫明明扯谎了,天哥却还是重用,这可能要多亏了魏东山
下一篇
得知李行亮重新求婚麦琳后,网友天塌了,纷纷开始抵制且要求锁死

评论

共  0 条评论
  • 当前没有评论,赶紧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