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电影资讯 导演姜文:26年只拍了6部电影,却影史留名,他凭啥这么牛?

导演姜文:26年只拍了6部电影,却影史留名,他凭啥这么牛?

  • 该片讲述了北洋年间,南部中国。一场惊天动地的的火车劫案之后,号令山林的绿林悍匪张牧之,遭遇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骗老汤,两人从…

导演姜文:26年只拍了6部电影,却影史留名,他凭啥这么牛?

导演姜文:26年只拍了6部电影,却影史留名,他凭啥这么牛?

2/13

姜文 到底有多牛?26年只拍了6部电影,放在当下的电影圈,简直是“龟速”。

可就是这么一位“低产导演”,竟然硬生生在华语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份气魄和自信,换作别人,谁敢?但姜文敢,就凭他骨子里的那股“不妥协”,他就足够牛。

你说姜文不是“勤奋型导演”,这话没毛病。毕竟26年才拍6部电影,产量极低。

但反过来想,姜文从不急功近利,他每一部电影都是精雕细琢,绝对不为了赶进度而牺牲质量。

比起那些一年恨不得拍两三部的导演,姜文显然走的是“匠人路线”,他要的是作品的深度与厚度。他一次次用电影证明,艺术从来不该妥协于商业。

姜文的导演生涯始于《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在1994年上映后,立刻让他声名鹊起。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几乎可以称作天才之作。影片充满了姜文对那个年代的情感表达,既有青春的热烈,也有对时代的反思。

这部电影不仅奠定了他在导演圈中的地位,更是让无数电影人视他为偶像。姜文一出手,就已是“姜文式”风格的奠基。

姜文拍电影有自己的原则,他始终认为电影是艺术,而不是市场上的商品。

他曾说过,拍电影就像请客吃饭,你花了钱请人来,饭菜总得做得好,不能因为怕花钱就敷衍了事。

这种“请客吃饭”的比喻,恰恰说明了姜文对电影的态度——必须得讲究,必须得让观众值回票价

2000年,姜文带着《鬼子来了》征战戛纳电影节。这部电影根据小说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段荒诞离奇的故事。

姜文将荒诞与残酷融合,将战争的荒唐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在戛纳获奖,这本该是姜文的高光时刻,然而,因为电影的某些敏感题材,姜文受到了处罚,被禁导5年。这段时间对姜文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不过,姜文并没有因此消沉。5年禁导期内,他依然在打磨自己的作品。姜文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他始终相信,只要作品足够好,总有一天会得到认可。

禁导期一过,姜文立刻推出了《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风格独特,充满了姜文的个人印记。

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影像风格让很多观众摸不着头脑,甚至有投资人不愿意投钱,因为觉得它太小众。

这时,英皇老板杨受成出现了。杨受成对姜文赞赏有加,愿意全力支持。姜文也并不避讳,坦诚地告诉杨受成,这部片子只有懂的人才能看懂,大多数人可能会一头雾水。

果不其然,影片上映后,票房惨淡,口碑两极分化。有人说“虽然看不懂,但感觉不错”,也有人说“虽然看不懂,但感觉很垃圾”。

姜文自己倒是不在意,他心里有数,这部电影本就不是为了讨好所有观众而拍的。

票房失败,姜文并不气馁。反倒是杨受成,尽管赔了钱,却依然对姜文信任有加。他甚至表示,愿意继续投资姜文的下一部电影。

姜文也不是不知情的主儿,他对杨受成说,“下次拍电影一定先把剧本商量清楚,不能再让你血本无归”

姜文的诚信和担当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更在意的不仅是作品的成败,还有对支持他的人的责任感。

2009年,姜文开始筹备《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的剧本刚写到一半,姜文已经迫不及待地发给了周润发葛优 和杨受成。

他深知,要拍一部好电影,得有人带着诚意一起干。为了打动周润发和葛优,姜文写了满满诚意的古代书信,信里没有提到片酬,反而大篇幅地描述了他们对剧本的贡献和电影的完美性。

姜文的诚意打动了这两位大咖,最终他们欣然接受了邀请。

杨受成再一次全力投资姜文的电影。这次,姜文拒绝了所有广告植入。尽管资金压力很大,但姜文坚持不让广告破坏电影的艺术性。

他甚至拒绝了数千万的白酒广告植入。三家白酒厂商希望在鸿门宴的场景中植入广告,姜文二话不说,直接拒绝。他觉得,这场戏的艺术表现远比几个广告来得重要。

《让子弹飞》最终投资1.3亿,票房却达到了6.3亿,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之作。

姜文用事实证明,广告植入并不是电影成功的唯一途径,他靠的是作品本身的质量

在鸿门宴的场景中,姜文甚至把酒瓶上的标签都撕掉,只为了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而不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广告。这种细节处理,正是姜文作为导演的匠心所在。

《让子弹飞》不仅票房大卖,口碑也爆棚。影片中的台词“我是想站着,还把钱赚了”更是成为了经典。

这句话不仅是剧中人物的价值观,更是姜文对电影行业的态度。他不愿跪着拍商业片,他要站着,堂堂正正地去做自己想做的电影,去赚自己该赚的钱。

杨受成自然是大赚特赚,赚得盆满钵满。但姜文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

杨受成为感谢姜文,给了他一个大红包,姜文转头就回赠了一个更大的红包。两人的关系不仅仅是生意上的合作,更像是一种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情。

姜文对金钱的态度也一直很淡然。他的母亲误以为姜文拍电影不赚钱,每年春节都会给他包红包,姜文哭笑不得,只能收下母亲的心意。

姜文从不把金钱看得太重,他在《圆桌派》上曾表示,金钱对创作者来说只是数字,真正值钱的是电影的内容

他强调自己拍电影从来不做预算,因为预算会限制电影的创作,他要的是自由创作的空间,而不是被金钱绑住手脚。

在《邪不压正》中,姜文继续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今儿我就是为了这瓶醋,才包的这顿饺子。”

这句话也映射了姜文对于电影艺术的执着。他认为,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打磨,不能为了金钱和市场而妥协

为了拍摄彭于晏和周韵 在屋顶追逐的戏,姜文决定在云南搭建场景,尽管耗费巨大,但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姜文已经61岁了,近三年没有新作问世,外界开始传言他“江郎才尽”。但姜文对此并不在意。

他认为,拍电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在乎。

姜文坚信,未来总有人会懂他的电影,会有人站出来说:“至少老姜没诓过我。”这就是姜文对自己作品的信念,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姜文的电影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26年只拍了6部电影,每一部都是他精雕细琢的艺术作品。

尽管票房起伏不定,观众评价褒贬不一,但姜文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从不向商业化妥协。他用作品证明了,电影不只是市场上的商品,更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

姜文和杨受成的合作关系也堪称电影圈的一段佳话。杨受成作为伯乐,长期支持姜文的电影事业,而姜文也用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回报了杨受成的信任。这种惺惺相惜的关系,在如今的电影圈中,早已不多见。

尽管姜文近几年没有新作问世,但影迷们依然期待他未来的作品。

26年6部电影,姜文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慢工出细活”,他不急于求成,也不在意市场的浮躁。他要的,是让每一部作品都成为经典。

姜文,凭什么这么牛?因为他敢于不妥协,敢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信念。他站着把钱赚了,更重要的是,他在电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才是姜文真正的牛气之处。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励志电影《青春正道》斩获2024亚洲国际电影节院线电影单元“优秀影片奖”
下一篇
10部值得三刷的“欧美高分电影”,动作/冒险/惊悚,喜欢来看

评论

共  0 条评论
  • 当前没有评论,赶紧抢个沙发!